《可爱的中国》考点讲读PPT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写于1935年5月2日。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和人民对革命的贡献...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写于1935年5月2日。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和人民对革命的贡献,以满怀激情的笔触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文章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作者介绍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背景介绍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于1月29日凌晨率部冲开敌人的包围圈,但部队伤亡很大,只剩下800余人。1月31日,部队又被国民党军截成两段,方志敏所带的一段被包围在玉山怀玉山区。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在2月7日不幸被俘。国民党反动派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劝他投降,但他坚决拒绝。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篇章。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文章结构引言开篇即点明主题,为全文奠定了基调。作者把祖国比拟为“母亲”,并反复强调“母亲”是“可爱”的。但作者当时身戴重镣,处于敌人的严密监禁之中,他用“戴着镣铐”来修饰“母亲”这一美好的词眼,一方面表明祖国母亲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身负民族大义,决心为之奋斗乃至牺牲。正文第一方面:中国的历史悠久。文章开篇即写道:“中国,壮丽的中国,我在你的怀抱里生长,成长以后,我就被一阵风暴卷出了你的怀抱,远涉重洋,到外国去留学。在外国,我常常怀念你,怀念你那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气概,怀念你那幅员之广大,物产之丰富,风俗之纯朴,人民之勤劳、勇敢。你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巨人,你胸怀坦荡,气度不凡,你进步得很快,你如春雷般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扫除了国内的反动势力,把亿万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作者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起,回顾了自己“远涉重洋,到外国去留学”的经历,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接着,作者从祖国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纯朴的风俗、勤劳勇敢的人民等方面,列举了祖国的种种可爱之处,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方面:中国的地大物博。第三方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四方面: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第一方面:帝国主义侵略下的中国。第二方面: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中国。第三方面:官僚资本主义剥削下的中国。第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三方面:革命斗争的形势。结语作者满怀信心地预言:“母亲,你的儿女们是已经或将要起来了,你将不再是一个受人凌辱的国家了,你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界了!我们祖国正在受难,正在危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去力挽狂澜于既倒,去拯救祖国母亲。我们要把祖国母亲从许多凶恶的敌人手里解放出来,把受难、受辱、受压迫的祖国母亲从许多凶恶的敌人手里解放出来,这是历史给我们的重托,这是时代给我们的考验,我们决不能让祖国母亲受伤害,我们要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决不让敌人再来践踏我们的国土!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点分析考点一:文章的主旨《可爱的中国》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和革命激情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同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争,为拯救祖国母亲而努力奋斗。考点二二:文章的语言特点《可爱的中国》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富有感情整篇文章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这种情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和有力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句式多变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多种句式,使得文章既有节奏感,又富有变化。这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波动运用修辞作者在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作者将祖国比作“母亲”,并通过反复强调“母亲”的“可爱”,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同时,作者还通过排比的手法,列举了祖国的种种可爱之处,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语言质朴尽管作者身处困境,但他的语言却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群众,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考点三:文章的思想内容《可爱的中国》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整篇文章贯穿着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作者通过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物产、纯朴风俗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等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同时,作者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了对祖国遭受的苦难和凌辱的深切痛惜之情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争作者在文章中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要挺身而出,为拯救祖国母亲而努力奋斗。他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认为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号召和呼吁,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他认为虽然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赢得最后的胜利。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对于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革命斗争、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点四:文章的艺术特色《可爱的中国》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严谨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作者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起,逐步引出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批判之意;接着通过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和对中国未来的展望,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后以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争作为结尾,使得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情感真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是真挚而深刻的。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等手法,使得这种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作者还通过反复强调“母亲”的“可爱”等词语,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语言优美整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句式变化等手法,使得文章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这种优美的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波动和艺术魅力以上是《可爱的中国》考点讲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激情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展望。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