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的西湖七月半PPT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明亡后不...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明亡后不仕。入清后,隐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瑯嬛诗集》《石匮书后集》《四书遇》等。《西湖七月半》是张岱躲避战乱来到杭州后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描绘了作者眼中西湖七月半的盛况和当时游湖人的心态与行为,主要通过观景赏景表现了作者怡情自然、厌恶世俗的心态,也体现出了作者清雅脱俗的情怀。全文笔墨精练,文笔秀美,是描写西湖美景的散文中的名篇。原文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无依傍,名为看月而亦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舫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仆,露坐堤上,不左书右琴,戊竹戊针,或取酒自劳,或啖菱角,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见月不见人,看之;其一,人月俱不见,看之。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倚栏看火者出,唱曲下舫者出,携尊罍而歌者出,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出。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西湖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以五类来看。其一,(名)楼船箫鼓,(名)峨冠盛筵(名:名词作状语,这里指坐着有名贵游船、奏着热闹鼓吹、戴着高大帽子的豪华筵席上的人),灯火优傒(优傒:古代统指乐师和仆人,这里指仆从),声光相乱,(这些人)名义上是来看月亮的,而实际却看不到月亮的,可以看看他们;其二,也有在船上、也有在楼上,(是)名士、名妓、名僧,轻柔地饮酒,低低地歌唱,飘飘然没有着落的感觉,(这些人)名义上也是来看月亮的,而实际却也看不到月亮的,可以看看他们;其三,也有在船上、也有在楼上的,(是)著名的歌妓、官宦家的千金小姐,带着成群的童仆,坐在堤坝上,左面是书卷,右边是琴瑟,戊(通假字,通“篁”,竹田)竹戊(通假字,通“筵”,竹席)针(古代女子的一种女红,就是绣花针),有的人取酒自饮,有的人吃着菱角,(但这些人)也不看月亮,(只是)看看七月半的人,可以看看他们;其四,有看到月亮却不看人的,可以看看他们;其五,有看不到月亮人的,也可以看看他们。我们这些人这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上的石磴也才凉下来,(于是)我们在石磴上铺席而坐,呼叫客人开怀畅饮。这时月亮如同刚磨出的镜子一样明亮,山也重新整妆,湖也重新洗脸。刚才那些慢慢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靠着栏杆看灯火的人出现了,那些唱曲下了船的人出现了,那些拿着酒杯唱歌的人出现了,还有那些喜欢看人们在月下游玩而要求别人看自己在月下游玩的人也出现了。(我们)也都在月下,(我们)也在看月亮,而(同时)也看那些看月亮的人。等到下了船,船译文(续)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赏析《西湖七月半》是张岱避居杭州期间所写的一篇小品文,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当时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风俗和盛况,以及各类游湖者的不同心态和表现,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庸碌生活的厌弃和对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全文笔墨精练,语言雅洁,描写生动,富于诗情画意,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写道:“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劈头一句,就透露出作者鄙薄世态人情、不愿随波逐流的性情。在七月半这样的狂欢节日里,作者却认为“一无可看”,这实在是有些反常。但如果我们联想到作者明亡之后绝意仕进、避居山林的经历和思想,就不足为怪了。接下来,作者便详细描绘了“七月半之人”的各种情态。首先是以名贵游船、豪华筵席、精美灯火和丝竹管乐等招摇过市的“名娃闺秀及妖童媛女”,他们虽也“看月”,但根本不看月亮,而是“名看月而实不见月者”;其次是“亦船亦楼”的名士名妓和闲僧,他们虽然也“浅斟低唱”,附庸风雅,但同样是“看月而亦不见月者”;再次是那些“亦舫亦楼”的“名娃闺秀”,“携及童仆”,雅俗不一,他们虽然也“露坐堤上”,但“亦不看月者”;最后则是作者所赞赏的“看月”之人,即那些“见月不见人”和“人月俱不见”的“看月”者。这些“看月”之人,或“独往独来,忽逢林壑尤美,亦辄留连,竟日不去”;或“遇好友至,设酒交觞,日暮乃别”;或“扁舟一叶,放浪恣意”,这些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看月”之人,是他们构成了七月半西湖一道美丽的风景。作者描写“七月半之人”时,在刻画其情态时,不是用墨如泼,而是惜墨如金,仅以“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月而亦不见月者”,“亦不看月者”,“见月不见人者”,“人月俱不见者”数语概括之,而对“看月”之人,则不惜笔墨,尽情描绘,详加述说,这就使文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主旨明确,从而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看月”之人的赞赏和对“七月半之人”的鄙弃。在文章最后,作者又以“吾辈”压轴出场,极写“吾辈”看月的情景。先是“舣舟近岸”,然后“呼客纵饮”,接着便是一番月下美景的描绘,烘托渲染出一种清雅不俗的氛围,从而表现出作者超拔脱俗的情怀。文章结尾处船夫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以“痴”字点明文章主旨,照应开头“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的痴人眼中之景,令人玩味无穷。总结《西湖七月半》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了西湖七月半的盛况和各类游湖者的情态,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和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岱的清雅脱俗的情怀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也可以领略到西湖七月半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