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PPT
概述等级保护(等保)是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同时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等级响应和处置”。等级保护的核心是国家信...
概述等级保护(等保)是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同时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等级响应和处置”。等级保护的核心是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制度,是维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定级、信息系统备案、系统安全建设、信息系统开始等级测评、主管单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等级保护工作共分五个等级,其中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系统定级为二级或三级。本文将重点介绍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的相关内容。二级等保要求1. 技术要求(1)物理安全物理访问控制机房进出口应安排专人值守,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应建立完善的防盗报警系统防盗和防破坏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2)网络安全结构安全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有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处理能力,有根据业务流量变化进行动态分配带宽的机制访问控制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安全审计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边界完整性检查应能够检测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直接通信,并记录通信内容网络设备防护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3)主机安全身份鉴别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访问控制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安全审计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入侵防范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恶意代码防范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并定期进行升级和检测(4)应用安全身份鉴别应用系统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访问控制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资源的访问安全审计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通信保密和完整性应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敏感数据字段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软件容错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资源控制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数据完整性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数据备份恢复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2. 管理要求(1)安全管理制度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应对管理者和各类人员进行职责划分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2)安全管理机构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3)人员安全管理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应对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应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内容和涉密人员的权益(4)系统建设管理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安全策略包括安全需求和目标、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实施计划等内容应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5)系统运维管理应建立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流程、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流程、安全配置变更管理流程等应定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和审计数据、安全漏洞和风险等进行检查、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和修复(6)应急处置管理应制定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职责和协调机制,以及应急资源的准备和调用等事项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7)灾难恢复管理应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明确灾难恢复的目标、策略、流程、资源和时间要求等应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验证灾难恢复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三级等保要求三级等保相对于二级等保在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上更为严格和详细。以下是三级等保的一些主要要求:1. 技术要求物理安全需要增加对物理访问的监控和记录,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需要增加对网络边界的防护,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主机安全需要增强对主机的防护能力,如安装主机入侵防御系统、加强身份鉴别等应用安全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更为严格的安全审计和入侵防范,如实施应用级防火墙、加强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需要增加对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以及更为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2. 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制定更为详细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流程、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流程等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立更为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人员安全管理需要对人员进行更为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系统建设管理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和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运维管理需要加强对系统的运维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和审计数据等的定期检查、评估和分析应急处置管理需要制定更为详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灾难恢复管理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和可行的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二级等保与三级等保的比较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的主要区别在于安全保护的级别和要求不同。二级等保主要关注基本的安全防护和管理要求,适用于一般的信息系统;而三级等保则更加注重对信息系统的高级别保护,包括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总结无论是二级等保还是三级等保,其核心目标都是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重要数据和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等保级别,并严格按照等保要求进行安全建设和管理。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共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