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丝绸之路PPT
陆上丝绸之路,简称陆丝,是中国古代连接中国西部,经河中地区和安息,再由中亚、西亚各国,最终抵达欧洲(古罗马),或者同一时代东方的大秦(古罗马帝国)的陆上通...
陆上丝绸之路,简称陆丝,是中国古代连接中国西部,经河中地区和安息,再由中亚、西亚各国,最终抵达欧洲(古罗马),或者同一时代东方的大秦(古罗马帝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河西走廊、河中地区、大月氏、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此次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元狩四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长久以来西北边防的隐患逐渐消弭。历史背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时的长安,也就是今天的中国陕西省省会西安。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路线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至欧洲。中国段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中国西北部的长安往西,经河陇地区,过玉门关,到达安西,再从安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此次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元狩四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长久以来西北边防的隐患逐渐消弭。境外段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往西,经河陇地区,至玉门关、阳关为止。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安息为止。西段:从安息往西,经今中亚、西亚各国,最后到达大秦。影响陆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商品被运往西方,而西方的宝石、药材、香料、玻璃等商品也被运到中国。这种贸易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除了商贸,陆上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通过这条路线传到了西方,对西方社会的科技和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知识也通过这条路线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此外,陆上丝绸之路也加强了东西方政治的联系和互动。中国的汉唐王朝与西域各国的政治联盟,通过这条路线得以巩固和加强。同时,西方的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也与东方保持着密切的政治联系和互动。总的来说,陆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更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它对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