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个青铜器和他们背后的故事PPT
青铜器物:大盂鼎历史背景大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大型炊器,是“西周青铜器三巨器”之一。其大而庄重的特点,显示出其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工艺。鼎上铭文19行,共计...
青铜器物:大盂鼎历史背景大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大型炊器,是“西周青铜器三巨器”之一。其大而庄重的特点,显示出其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工艺。鼎上铭文19行,共计291字,记述了周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立国经验,以及盂被赏赐土地、人民和效忠王室等内容。背后的故事大盂鼎的传奇经历始于它的铸造。据说,在周康王时期,一位名叫盂的官员为表达对周王的忠诚,铸造了这个大鼎以作为献礼。然而,随着周朝的衰落,大盂鼎在历史中消失了一段时间。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大盂鼎才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一位名叫阮的县令在陕西岐山县发现了这个失踪已久的国宝,然而阮县令并未将其上报给朝廷。在他离任时,他将大盂鼎作为陪葬品埋在了自己的墓中。几年后,大盂鼎再次被一位名叫张家堡的村民发现,其后被运到北京。然而,在运输途中,大盂鼎被盗,并被卖到了文物市场。所幸的是,清政府及时介入并购买了回来,大盂鼎才得以保存至今。青铜器物:曾侯乙编钟历史背景曾侯乙编钟是一套大型的青铜音乐器,总共有五层,高153厘米,重875千克。它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音乐、铸造、冶炼等工艺的集大成者。这套编钟的音域宽广浑厚,音色优美悠扬,能演奏出现代钢琴上所有的基本音级。背后的故事曾侯乙编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被设计成了一个音乐系统。在曾侯乙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乐器和音乐相关的东西,这表明曾国是一个重视音乐的国家。编钟的中心部分是一个“钟”,其余的“钟”按大小和音高的顺序围绕着中心钟排列。当敲击这些“钟”时,会发出和谐的音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设计完善的编钟。然而,曾侯乙编钟的命运并不简单。在墓葬被发掘后不久,盗墓贼多次光顾这里,编钟差点被偷走。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及时发现了这些盗贼并采取了保护措施,才使得这个珍贵的文物能够保存至今。青铜器物:毛公鼎历史背景毛公鼎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铸的青铜器物,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其高53厘米,口径为47厘米,重34.5千克。整个器形美观大方,装饰华丽,是青铜器中的瑰宝。毛公鼎铭文28行499字左右,记述了毛公奉命向周宣王进谏的事情。背后的故事毛公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历史价值。作为西周晚期的重要器物,它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毛公的故事。据铭文记载,毛公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忠诚和智慧却赢得了周宣王的赞赏。他多次向周宣王进谏,成为了宣王的得力助手。而毛公鼎就是他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而铸造的。毛公鼎的命运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清朝道光年间,毛公鼎被一位名叫陈介祺的官员收藏。然而,在他去世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