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失败PPT
巴黎和会,正式名称为“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会,其主要目的是处理和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留...
巴黎和会,正式名称为“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会,其主要目的是处理和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会议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举行。然而,这次会议对于中国来说,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和失败的体验。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原本期望能够在会议上获得一些权益和尊重,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中国参会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奥宣战,成为协约国的一员。中国派出200万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中国还承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消耗。因此,中国对巴黎和会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在会议上获得一些权益和尊重。巴黎和会上的中国代表团中国代表团由时任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指派陆宗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组成。其中,顾维钧是著名的外交家,被誉为“中国外交之父”。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主要诉求包括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取消外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等。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然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诉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尽管中国代表团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斗争,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会议的结果。具体来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废除“二十一条”失败“二十一条”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总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但遭到了日本代表的强烈反对。最终,会议决定将这些问题留待中日双方自行解决,实际上并没有废除“二十一条”。山东权益未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但遭到了英、法、日等国的联合反对。最终,会议决定将山东权益交由日本接管,这一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治外法权未能取消治外法权是指外国在中国享有的一种特殊法律地位,即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取消治外法权的要求,但遭到了英、法、美等国的拒绝。这些国家认为治外法权是保护其国民权益的必要手段,不愿意放弃这一特权。巴黎和会失败的影响巴黎和会的失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次失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低下。其次,这次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最后,这次失败也促使中国开始寻求自主发展的道路,逐渐摆脱了对外国势力的依赖和束缚。总之,巴黎和会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暴露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和不平等待遇,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这次失败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