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辟与确立,也要归功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普遍的核心价值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整合全社会的意识,形成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有序健康的发展。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各种利益诉求、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差异甚至对立日益明显。在此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主流价值观念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价值理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形成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化解矛盾,形成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价值观不仅是国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我国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和科学内涵。2.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渠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政策导向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导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社会环境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5.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有力传播者。我们要大力宣传和表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榜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社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旗帜。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基础。要深入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对其的认知度和认同度。2.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法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罚。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阶段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4. 发挥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创作和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和引导,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5.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各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各界积极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和实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民间信仰、宗教活动等的引导和规范,确保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结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其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凝聚全社会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