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诗歌鉴赏PPT
《采桑子·重阳》诗歌鉴赏《采桑子·重阳》是伟大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即景,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
《采桑子·重阳》诗歌鉴赏《采桑子·重阳》是伟大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即景,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全词读来朗朗上口,既符合旧体诗词的格律规范,又兼收了新体诗的特点,是一首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不朽诗篇。诗歌原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歌赏析此词首二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由人生的易老,引出重阳即景,写得高远阔大,意味深长。接着“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二句承前启后,将景与情结合在一起,写出了重阳赏菊的景况。古诗中以黄花写秋景者颇多,但大多带有悲秋情绪。而这里却一反常态,写出了战地黄花的独特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战争前途的乐观和信心。下片“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四句,采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秋天的风光和革命的前景。在诗人看来,秋高气爽,江天寥阔,霜气横空,这种境界使人感到振奋、昂扬。“胜似春光”的比喻,更是把秋天的境界推向了高潮,使人完全沉浸在了寥廓、深邃的艺术境界之中。全词仅三十二字,便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那“战地黄花”如血似火,那“江天”寥阔,那“霜”色如空,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壮阔、深邃的意境之中。这首词通过对重阳即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革命豪情和对革命根据地的赞美之情。诗人在词中所写的“黄花”,就是人民革命力量在反动统治下所取得的胜利的象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艰苦奋斗,使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这正如“战地黄花”在秋风中盛开一样,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首词写于1929年的重阳,此时距离井冈山会师仅半年时间。毛泽东虽然离开了井冈山,但对井冈山根据地和根据地的红军战士,时刻都没有忘记。他曾深情地说:“黄洋界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词,就是通过对重阳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对井冈山根据地和广大红军战士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重阳,但并未把读者的思绪引向过重的哀愁,相反,却给人一种壮美的感受。从这一点来说,这首词所表现出的诗的艺术魅力,有着强烈的感人力量。此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襟和昂扬振奋的革命豪情,既有气韵生动、格调高昂的诗美,又有奔放雄浑、遒劲刚健的笔力,读来令人神往,使人胸襟开阔,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