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PPT
池州,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生态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下面是对池州的详细介绍:...
池州,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生态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下面是对池州的详细介绍:池州概述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是长江下游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拥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是“中国戏曲活化石”皖剧的发源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大氧吧。历史沿革池州古代时名“秋浦”,南北朝时,梁朝于此设新安郡,隋朝时改秋浦县为池州。唐代起至南宋末,池州作为江南的行政区划,领石埭(今石台)、秋浦、至德(今东至)等县。北宋时期,境内先后属舒州、广德军。元改池州为池州路总管府,隶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池州为九华府,后改为池州府,领石埭、建德、至德、贵池四县。清沿明制。地理环境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接铜陵市枞阳县,东南与芜湖市南陵县、黄山(博)风景区相毗邻,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及浮梁县、鄱阳县三县相毗邻,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毗邻,西北与安庆市迎江区、贵池区相邻。北与安庆市宜秀区相邻。北依长江,与铜陵隔江相望,南与黄山相望。介于北纬29°16′—30°00′,东经117°06′—118°18′之间。总跨长江、皖河、九华山、太平湖四大地貌单元和长江经济带、皖江经济带两大经济带。行政区划截至2022年末,池州市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池州市常住人口134.27万人,城镇化率60.25%。截至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池州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八五”末期国内生产总值是“八五”初期的1.8倍;“九五”末期国内生产总值是“九五”初期的1.8倍;而进入“十五”,GDP增速进一步加快,“十五”末期国内生产总值是“九五”末期的2.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期的不足300美元增加到“十五”末期的1000美元以上。交通发展池州市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流经该市110余千米;铜九铁路、沿江高速、沪渝高速等快速通道穿境而过;随着宁宜城际铁路的开通和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的建成通车,该市已全面融入了长三角和南京、上海两小时经济圈;沿江高速和铜九铁路将池州至长三角的时空距离缩短为5小时和4小时;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牛头山港;通用机场和九华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水路运输通过长江可直达沿海各港口城市。旅游景点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20平方千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底蕴深厚。景区古称陵阳山、九华山等。“胜景与日出相争妍”。据吕碧城《新出〈安徽通志〉中关于九华山的记载》记载:“九华山在青阳县西南二里许,旧名化城……自晋智方禅师居之……唐大历中……又号九华”。在佛教里,“九”为数之极多,“华”为花的意思,“九华”即花开之多姿多彩的圣山胜境。故名之“九华山”。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并留下诗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