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澎湃PPT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男,汉族,幼名捷成,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白町乡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男,汉族,幼名捷成,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白町乡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早年经历彭湃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其父彭廷芳一生希望跻身官场,谋取高官厚禄,但捐官不成,便在自留山——白町乡山下村大兴土木,建造住房,经营商业,与劳动人民为敌。彭湃自幼在大城市受教育,曾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一说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后入北京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投身革命彭湃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段祺瑞政府卖国罪行,于1919年五四运动后毅然抛弃了“教育救国”的幻想,决定到“民间去”,向劳动人民学习,拜农民为师。1921年回到家乡海丰,深入了解农民疾苦,宣传农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的苦痛,并开展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1922年彭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县农会负责人。年底领导海丰人民掀起反对美国资本家压迫的“二二二”反美运动。1923年任海丰县总农会会长、中共海丰支部书记,并兼海丰县教育局局长。1924年国共合作后赴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小说股主任,并参加国民党中央党团和广东省党部的工作。1925年春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6月回海丰领导农民运动。领导农民运动彭湃领导农民的主要策略是“组织农会”。农会由最初的雇农工会小组逐步发展成以乡为单位,到1927年4月已成立了赤山约农会、平定约农会等数十个农会,会员达三十多万人。这些农会会员大部分是贫苦农民和雇农,他们组织起来后,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击地主豪绅。彭湃领导农民运动的主要方法是教育农民。他通过学校、民歌、戏曲等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使农民认清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起来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他写了许多革命歌曲和歌词,如《工农兵联合起来》、《土地革命歌》等在农民中广为传唱。这些歌曲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七字歌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彭湃还常利用春节等时间到各乡举行宣传活动,借机对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彭湃在领导农民运动中始终注意抓住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的主要方面——土地问题做文章。他在海丰组织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并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他针对土地问题写出了《告海丰、陆丰父老书》,明确提出:“土地制度不改革,一切的劳苦大众永远总被少数封建剥削者压迫和剥削着。”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联合起来与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而奋斗。这一时期彭湃的名字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广大农民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湃哥”。彭湃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和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并加以推广。1927年4月彭湃赴武汉参加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随后又出席八七会议。会后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往南昌,协助周恩来等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由于起义部队南下失利被迫撤退后,彭湃赴香港继续从事农民运动工作。1928年年初他在香港召开东江各县代表会议,成立东江特委并任书记。他及时将会议情况报告党中央,4月党中央给广东省委并转东江特委批示:“你们的团体会议是一种正确的办法。”肯定了东江特委的成立并对特委工作予以肯定和指导。之后彭湃回到海丰领导武装起义并恢复党组织和农会工作。1929年夏季由广东省委书记李立三派他回东江任东江特委书记并领导红二、四师工作。被捕牺牲彭湃回到海陆丰后即着手进行武装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