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经济效应PPT
随着北京冬奥会拉开帷幕,从冰墩墩、雪容融的抢售一空就能看出,我国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被推向一个史无前例的高潮。对于举办国而言,奥运会的意义不仅仅是体育赛事那么...
随着北京冬奥会拉开帷幕,从冰墩墩、雪容融的抢售一空就能看出,我国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被推向一个史无前例的高潮。对于举办国而言,奥运会的意义不仅仅是体育赛事那么简单,不论是冬奥会还是夏奥会,都会引发“奥运经济”热潮。直接经济效应直接经济效应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带来的收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等,这部分几乎占据了历届奥运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门票收入不同于历届冬奥会的是,本次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要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为确保参赛各方安全,北京冬奥 “不面向境外观众售票”的举措难免影响到门票收入。这里可以参考一下2021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同样是鉴于疫情防控要求,大量赛事都采用了“空场举行”的方式,这便导致东京奥运会收入中的门票收入占比仅有12%,明显少于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16%。不过,由于我国整体疫情防控形势都非常稳定。可以预见的是,此次北京冬奥会的门票收入所受影响不会像日本那么大。奥运纪念品在正式开幕前,冬奥吉祥物冰墩墩(Bing Dwen Dwen)、雪容融(Shuey Rhon Rhon)就已经多次被顶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称其为今冬顶流。而在海外社交媒体,冰墩墩也深受无数网友热议和喜爱。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销量最好的就是冰墩墩摆件,月销量超4万件,目前显示售罄下架。此外,店内多款纪念徽章、手办、工艺品等冬奥周边也已售罄。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包括用于比赛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环保等项目上的各种投资,可以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形成拉动作用,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 此次北京冬奥会秉承了“节俭办奥”的理念,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北京冬奥会预算收入及支出均为15.6亿美元,被称为历届最省钱奥运会。 远低于索契冬奥会的预算123亿美元和平昌冬奥会的40亿美元。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本届冬奥会需要的12个冰上项目场馆中,有11个是现成场馆。这也就意味着,完全可能做到收支平衡甚至是盈利。衍生经济效应即奥运会可以充分彰显举办国的综合实力,能够持续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并带动旅游、交通、购物、餐饮等诸多行业的繁荣。旅游经济的发展自疫情以来,中国的旅游业便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对很多城市来说,旅游是很大一部分GDP支撑。 本次冬奥会对旅游经济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带动冰雪旅游;二是对旅游经济的全面刺激,如建立冬奥的主题公园,城市旅游等。新能源汽车本次冬奥会,氢能源汽车也是另一大亮点。本次冬奥会将示范运行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个氢加站,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所以,此次冬奥会,很大可能会成为氢能汽车,在中国加速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机器人活跃在一线的机器人,尤其是消毒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防疫机器人等也进入大众视线,在冬奥会后,有望大规模推广到日常生活中。文化体育产业每一次奥运盛会的筹办,都会极大地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对于北京冬奥会来说,最大的亮点就是带动了全国3亿人参加进冰雪运动。在此之前,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的并不均衡,但这也给了本次冬奥会巨大的机会来促进中国的冰雪运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冰雪产业在大众中的持续普及,众多地区开始加码布局冰雪产业,包括滑雪旅游度假区、滑冰场、冰雪旅游景区、冰雪小镇、特色餐饮等项目。毕竟,不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