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生平及学前教育思想PPT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玩具专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五四运动期...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玩具专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继而受陶行知等人影响,致力于平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幼儿教育处处长、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江苏省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中国幼教界先驱。 生平陈鹤琴生于1892年3月5日,祖籍浙江上虞县百官镇。早年到北京进入美国长老会所办的崇文门教会学校孔德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学习。1911年,他被清华学堂以优异成绩选派去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并于1914年6月毕业回国。陈鹤琴回国后,历任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和浙江大学教员。1919年至1921年期间,他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后新教育运动的兴起。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期间,积极倡导“活教育”,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鼓楼幼稚园,并任园长。他通过实践把儿童心理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编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读法》、《幼稚园的故事》、《幼稚园的设备》等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幼儿教育处处长、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还曾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江苏省副主席、全国妇联执行委员、民进中央委员等职务。 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深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注重科学实验和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操作学习和社会交往等方式,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获得知识经验。2.1 活教育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是建设中国的民主化、科学化的新教育。他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注重儿童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同时,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训练,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2 十七条教学原则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的十七条教学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这些原则包括:凡儿童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他就怎样做不要教儿童想他所不想的不要教儿童做他所不能做的教小孩子要像教大孩子一样抽象的教材注入式的教授不可忽视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凡教材须以儿童经验为根据凡方法必须根据儿童年龄而异教材应尽量以儿童兴趣为根据教学方法必须合于儿童心理等这些原则强调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兴趣爱好,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引导作用,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2.3 三件事和三种人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应该重视“三件事”,即: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做强中人。“做人中人”是指做一个有感情、有同情心和有正义感的人;“做人中人”是指做一个有民族意识的人;“做强中人”是指做一个有坚强意志和强健体魄的人。他认为这三种人应该成为幼儿教育的目标。同时,陈鹤琴也强调幼儿教师的作用。他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人,善于了解和关心儿童;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的威信必须建立在高度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之上。结语陈鹤琴作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在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活教育”思想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等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幼儿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仅对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