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诞辰132周年PPT
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
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景星学社社员。1908年,十七岁时因为推崇备至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对文学和政治的浓厚兴趣。因不满二十岁不能报考,陶行知准备了“封锁计划”,在伯父的引导下瞒着母亲出走去了南洋——槟榔屿、新加坡等处,在马来亚中华中学、新加坡英文书院求学。1914年,陶行知进入金陵大学文科学习,大学期间,九一八事变发生,陶行知以满腔爱国热情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在实践中总结出在反帝斗争中要打一记“攻心拳”,以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1917年,陶行知得到赞美学庭贷款一百二十五万元去美国留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课程。但是他的重心不在博士论文上。而在于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繁忙的社会改革运动之中。1920年,陶行知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务长等职。他力主教育改革,主张通才教育(类似现今的素质教育)与平民教育(为普及教育),倡导“科学下嫁”,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1926年,陶行知被聘为全国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委员。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在实践中总结生活教育理论经验。1928年,陶行知被聘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课程设计委员会委员,后任教育部实验教育委员会主任秘书。1930年,陶行知加入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的行列之中。他积极响应党的“反蒋抗日”号召,坚持革命办学方向。晓庄师范成为国民党眼中的“洪水猛兽”,封闭了晓庄师范。陶行知无处安身,流亡于平、沪、港、鄂、宁、皖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教育活动。1936年,陶行知受聘担任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运动领袖训练班和平教之友社名誉主席。1938年夏,陶行知来到重庆及川南地区巡视生活教育运动和实施育才学校的移植。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夕陶行知被日本驻渝领事馆绑架,为营救他郭沫若、吴玉章、翦伯赞等知名人士四处奔走才免遭杀害。在歌乐山软禁的三个月中,他写了《民主》诗表达了他对民主的向往和追求。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及影响教育理念陶行知提出以生活为中心、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的理论思想;实行民主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大众的教育;行动中获得知识;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场所;书不过是一种工具或参考材料等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为教育的前提;以民主为教育的中心;以行动中学习为主的生活教育;解放儿童的眼睛和大脑等四个方面的思想观点。以小见大以量变到质变的形式标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状态的反映。“育公共生活之能力”的宗旨;强调“生活与教育是人类社会生存及生活的两个重要元素”的关系;从教育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社会功能的基本内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功能。对于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就是我国接受与融合国际上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理论的一个表现形式。从社会发展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论而且还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作用。它所包含的民主精神、大众教育思想、科学精神以及教育与实践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为儿童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成长因素的需要培养创造型的个性的人才奠定了理论依据基础并具有指导作用;它所强调的解放眼睛和大脑的解放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并具有指导作用;它所强调的解放眼睛和大脑的解放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并具有指导作用;它所强调的解放眼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