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东营PPT
东营市,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540公里。是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故里。位于《禹贡...
东营市,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540公里。是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故里。位于《禹贡》中的兖州域地,夏商时期,市境为季则氏部族所居。置县历史悠久,因黄河在境内入海,故以“大禹治水在此始”而得市名,自古就有“冀州之地,钜野之滨河播早”的说法。根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南展45~7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明初开始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置东昌路;明朝中后期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河间府分领;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广饶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东营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直隶州为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复县,改称东营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县城定为现址;建国后,划为平原省惠民专署。1950年设山东惠民专署;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环渤海经济区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88年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基地、石油精细化工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及沿海地区港口、滨海人居生态新城区;1991年设立东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城市;1994年成为中国沿海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2000年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2002年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油城、中国黄河水城、中国新锐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历史沿革古代夏商周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以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族的实力最为强大。大约四千年前,炎黄两部族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从而奠定了华夏民族的联合统一的基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即始于于此。夏代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夏代的后启初建有启阳城(今广饶东北)。商朝时期,东营一带是季则氏部族的活动区域。商代在利津县利津镇东南修建了利成城(一说末口),利津县利津镇利城村西有商代遗址。商末周初,这一带建立了以郭国为封地的周属国郭国(广饶西),属青州(广饶东北)。周朝建立后,这一带建立了贝丘(广饶西)、齐国等诸侯国。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66年)春,“齐襄公帅诸侯灭纪”(纪国灭亡),之后东营大部分地区划归齐国和鲁国的领地。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2年)齐将杨拒占据营陵(广饶西南)建立“东阳邑”。此后到西汉初东营大部分地区隶属广饶县管辖。现代革命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广饶县委在马庄(今属广饶街道)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不久中共广饶特支建立了中共刘集支部和刘集村“人民救国会”,编辑出版《抗战报》。到1938年底,境内建立了数个抗日民主政权。中共垦利县委也在长官庄成立抗日民主政权——长官庄政府。1938年冬至1939年初,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先后派于学忠和苏静两度来鲁北坚持抗战。苏静于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寿光总队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