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PT
定义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
定义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疾病类型非浸润性癌又称为原位癌,是指病变仅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转移,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预后较好。浸润癌指癌细胞发生浸润,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又分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和浸润性特殊癌,判断预后需结合其他因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等,此型最常见,约占80%。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髓样癌、腺样囊腺癌、黏液腺癌等。乳腺癌的诱发因素家族遗传月经因素流产过多母乳喂养性生活质量差抑郁情绪肥胖典型症状早期症状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由于表现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将乳腺以十字交叉分区,肿块常位于外上限,多为单侧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被推动。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乳房皮肤异常乳房肿块常易侵犯周围局部组织,出现多种体征。当肿块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可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征”。当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可造成淋巴水肿,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又称“橘皮征”。当癌细胞浸润到皮内生长,可在主病灶周围形成散在的皮肤硬性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炎性乳腺癌,乳房皮肤表现为红肿、增厚、变硬,出现橘皮样外观,逐渐变成似瘀血的紫红色。乳头、乳晕异常当肿块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因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乳头湿疹样癌,表现为单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瘙痒,出现红色斑片状湿疹样外观,表面多有渗出结痂或角化脱屑,严重时可形成溃疡。乳头溢液部分乳腺癌患者在非生理状态下(如妊娠和哺乳期),单侧乳房可出现乳头溢液,液体的性质多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腋窝淋巴结肿大当乳腺癌发生癌细胞脱落,可侵犯周围淋巴管,并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初期患者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尚可活动。随后,淋巴结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最后相互融合固定。当病情继续发展,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伴随症状乳腺癌患者中晚期会出现恶病质的表现,可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转移出现转移灶的症状,以肺、胸膜、骨、肝、脑为主。诊断乳腺专科医院的医生,首先要对乳腺进行查体,也就是触诊,同时结合乳腺的钼靶摄片、乳腺的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有乳头溢液的症状,还应该进行乳管镜的检查。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乳腺核磁共振的检查,做初步的诊断最后诊断还是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做肿块空芯针穿刺或者肿块切除活检,因为病理学诊断才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在进行病理学诊断后,方可进行综合治疗治疗乳腺癌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可以分为直接切除肿瘤、根治性手术、保乳手术,以及姑息手术等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重要的全身治疗方法,主要是杀灭隐匿的微小病灶,防止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扩散,同时还能使原发病灶缩小,为手术创造条件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主要主要用于保乳术后,属于局部治疗手段,通过一定剂量的X射线对肿瘤所在区域进行照射,以杀灭肿瘤细胞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主要适用于激素受体检测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乳腺癌的预后与疾病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疾病越早被发现,则患者5年内存活的机会就越大。据国际癌症组织统计的数据,乳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89.9%,其中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为98.8%,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85.5%,而浸润癌发生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仅27.4%。乳腺癌的预防乳腺癌多在激素作用下出现,需尽量避免接触外源性激素,减少摄入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刺激本身激素的表达,对身体不利早生育、提倡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生。避免接触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绝经期尽量不采用激素治疗,影响本身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生活规律,少熬夜,熬夜可造成内分泌紊乱、褪黑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增加构建良好的饮食结构,少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以免造成雌激素分泌增加,多食用蔬菜水果切勿过多使用含激素类化妆品,造成激素水平波动案例分析病例一:乳腺癌患者,女性,49岁,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2个月而就诊。自述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小肿块,无疼痛,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肿块不断增大,乳房皮肤肿胀,急来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尚好,体温36.5℃,脉搏70次/min。右侧乳房肿胀,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触诊可触及一3cm*5cm大小的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右腋窝可触及1~2个较硬的淋巴结,无触痛。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癌。患者右侧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乳腺癌可经哪些淋巴途径转移?若行乳腺癌根治术,应注意避免损伤哪些结构?答:1.原因是患者患了乳腺癌。乳房橘皮样改变是指患乳腺癌时,乳腺皮下淋巴管被癌肿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乳房皮肤表皮水肿隆起,毛囊及毛囊孔明显下陷,表面坚硬、疙里疙瘩、边界不清,皮肤看起来像有很多凹陷的橘皮一样。1. 淋巴引流: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胸肌淋巴结;②乳房上部的淋巴→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乳房内侧部的淋巴→胸骨旁淋巴结;④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隔上淋巴结通过腹壁和隔下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交通;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穿胸大肌→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2. 患者接受乳腺癌手术时,需要把全部的乳腺组织整块切除,这一类的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创伤性比较大。所以需要下面几种结构: 一、头部静脉,在切断胸大肌止点手术时,要避免损伤患者的头部静脉。二、患者腋窝里面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当切除患者腋窝处淋巴结的时候,要避免损伤患者的腋窝处动脉、静脉、手臂神经。三、当给患者做胸部乳腺组织和胸小肌纤维切除手术时,要避免损伤患者胸腔内动脉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