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古诗文赏析PPT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从描述月光入手,为全诗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颔联、颈联铺陈设事,感怀抒情,细腻传神,别具一格。尾联收...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从描述月光入手,为全诗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颔联、颈联铺陈设事,感怀抒情,细腻传神,别具一格。尾联收束全诗,呼应起首,带出作者自况,世异时移的无限感慨。原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季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故乡的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事还没停止。赏析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上元二年(761)夏秋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战事并没有完全停止,诗人目睹这一切,感慨万千,因此称做《月夜忆舍弟》。由于杜甫有多种多样的艺术特色,当其文稿具备了最基本的明朗节奏形式美时,作品也就有了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特殊魅力。形成这种形式美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不能不提的是句式的变化和韵律的跌宕。这首五言律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多数句子用韵设防、中间换韵。全诗八句,中间四句各用一个不同的韵脚,只有后四句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掌。这种在声韵上的防与合、跌与复、平与仄的若断若续的变化,使全诗虽然短章但并不显得单调贫乏,虽然一韵到底但并不显得呆滞平淡;它给人以新奇的美感,有不可及的艺术魅力。起句“戍鼓断人行”,以边塞戍楼的鼓声烘托了城邑的萧条寂寥:鼓声断续传来,说明战事仍频、兵戎未息;人们行色匆匆,是因为人心不安、惊魂未定。寥寥数笔勾勒出当时的环境与气氛,寓情于景,含蕴丰富。“边秋一雁声”一句从气氛上点染萧条。一个“孤”字为下文深情怀念亲弟埋下伏笔。“露从今夜白”一句点明时令——白露节的夜晚;望月思亲又为下文伏笔。“月是故乡明”一句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月是故乡明”乃知弟思我、我思弟;“月是他乡明”乃知弟忆我、我忆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一个“皆”字把诗人与弟兄彼此隔离、音讯不通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寄书长不达”一句为全诗抒情的中心:亲人们四处离散,因而寄书常常不能送到亲人手中;何况当时战事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安全问题亦要顾及,“况乃未休兵”,这种境遇确实令人担心、令人无奈。然而“况乃未休兵”一句又为下文“寄书长不达”埋下伏笔。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浓郁、意境深沉;语言凝练、用字精准;情景交融、物我统一;既有形式美又有内容美。真可谓短短八句诗包容万千感慨于其中:有对国事的忧虑、有对家事的挂牵、有对亲人的思念更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可谓言简意赅、语短情长。总结《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从描述月光入手,为全诗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颔联、颈联铺陈设事,感怀抒情,细腻传神,别具一格。尾联收束全诗,呼应起首,带出作者自况,世异时移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