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环境规划PPT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 “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 “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三带”即建设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优化城淀之间、组团之间和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九片”即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多廊”即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第五章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提升新区环境质量。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新区环境质量,打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白洋淀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治理河湖水系、恢复湿地、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推进白洋淀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入淀河流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确保入淀水质达到规划标准。实施重点河流污染防治。对白洋淀流域重点入淀河流及新区主要河流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整治,实施重点河流沿岸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保障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到规划标准。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加强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完善排水管网系统,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加强在用车辆污染治理和监管执法,保障车辆达标排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燃料化利用等技术,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存、运输体系,有效控制秸秆焚烧现象。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新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明确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潜在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工业企业用地风险管理和污染源监管,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和扬散。严格控制农业化学品使用,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针对污染土壤采取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工程技术手段,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逐步推进新区内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第六章 创新绿色发展路径 打造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公共交通运力和服务质量,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推广低碳交通工具。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等,限制高能耗、高排放车辆的使用和进入新区。建设绿色交通设施。建设绿色道路、绿色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生态化水平,促进低碳出行。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推广绿色建筑。在新区建设中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建设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新区内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进能源高效利用。推广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和固体废物管理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建设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推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加强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全过程监管,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创新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政策法规、提升监管能力、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创新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第八章 强化环境法治保障 提升环境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健全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结合新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制定环境管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根据新区环境管理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各类环境行为,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等标准体系,强化环境标准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和队伍,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环境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维护环境法治秩序。提升环境监测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环境监测站点和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的覆盖率和准确性,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推进环境司法和公众参与推进环境司法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司法制度,加强环境司法工作的力度,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和渠道,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素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各类人群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素质,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和文化。第九章 实施综合示范项目 引领绿色发展推进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开展白洋淀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通过采取湿地修复、水生生物保护、水源涵养林建设等措施,恢复白洋淀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施绿色矿山修复示范项目。对历史遗留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采取植树种草、土地复垦等措施,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产业示范项目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绿色产品和技术,提高绿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生态旅游示范项目打造白洋淀生态旅游品牌。发挥白洋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白洋淀生态旅游线路,推广白洋淀生态旅游品牌。加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完善白洋淀周边和内部的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推进绿色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绿色居住区。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环保的居住生活方式,建设绿色居住区,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提高社区环境卫生水平,营造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保障措施与实施方案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新区环境规划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投入力度,确保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水平,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和文化。实施目标考核与监督。建立健全新区环境规划实施的目标考核和监督机制,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