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江西省博物馆PPT
文物描述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通高7.3厘米,印面边长10.7厘米,由印柄、印面、印钮三部分组成。印柄为龙形龙脊背饰网格纹,网格内填云纹,龙身饰阴刻...
文物描述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通高7.3厘米,印面边长10.7厘米,由印柄、印面、印钮三部分组成。印柄为龙形龙脊背饰网格纹,网格内填云纹,龙身饰阴刻的“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柄顶部雕一朱砂染过的穿孔圆球状印钮印面正方形印面上镌刻着“阳平治都功印”六个楷书大字此件玉印以青色高山冻石为材,温润细腻,通体一色,给人以古朴雅致之感。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在元代,蒙古统治者崇尚武力,但也欣赏文化。他们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元代文化。元代艺术注重写实与装饰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玉器制造便是元代文化的一部分。此件“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就是元代玉器工艺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玉器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还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首先,“阳平治都功印”是一种官印,是元代地方官员行使权力的象征。其中,“阳平”是指阳平县,为元代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单位;“治都”是指治理、管理;“功”则表示功绩、业绩。因此,“阳平治都功印”可以理解为阳平县治理地方行政单位的功绩之印。其次,这件玉印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之一。在元代,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包括玉器。这件玉印的印柄就是一条龙的形象,龙脊背饰网格纹,网格内填云纹,这些都是元代玉器中常见的装饰纹样。而龙身所刻的“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则显示了这件玉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此外,这件玉印的印面是正方形,镌刻着“阳平治都功印”六个楷书大字。字体工整、有力,给人以庄重之感。这也反映了元代艺术注重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件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元代文化和艺术的缩影。它见证了元代地方行政单位的治理方式和文化特色,也展示了元代玉器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江西省博物馆的收藏与展示江西省博物馆作为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领域。其中,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保护这件珍贵的文物,江西省博物馆为其量身定制了展柜和灯光照明等设施。参观者可以在展柜中欣赏到这件玉印的全貌,同时也可以通过灯光照明看到玉印的细节和纹理。这些设施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好的观赏体验,也让这件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