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古诗词赏析PPT
《七律·长征》是一首赞美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古诗。作者毛泽东以豪迈的气势、昂扬的笔调,表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畏艰辛、勇往直...
《七律·长征》是一首赞美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古诗。作者毛泽东以豪迈的气势、昂扬的笔调,表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 背景介绍《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是毛泽东在翻越岷山后,写给红一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一首鼓劲诗。当时,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正准备夺取岷山,打通前往陕北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毛泽东在登上岷山后,深感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毫不畏惧艰难的精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鼓舞全军的士气。 诗词赏析2.1 诗的艺术风格《七律·长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对仗工整,表现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毛泽东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2 诗的情感表达《七律·长征》的主题情感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毛泽东在诗中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感召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2.3 诗的象征意义《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象征着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所特有的,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总结评价《七律·长征》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表现了毛泽东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敬仰,更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对于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参考文献:《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诗文注释与诗意解读4.1 诗文注释红军不怕远征难此句表达了红军对艰难险阻的蔑视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平常视之,表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对待困难的态度,即把所有的困难都视为平常,以平常心对待五岭逶迤腾细浪此句描绘了红军在翻越五岭时的情景,腾细浪暗示了红军战士的矫健和英勇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高大雄伟,而红军将其视为泥丸,表现了红军的豪情壮志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决心金沙水拍云崖暖此句描述了红军在金沙江畔的战斗场景,尽管面临敌人的围攻和自然的险阻,但红军仍然积极战斗,暖字表现了红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是长征中的重要关隘,铁索寒既描绘了桥的险峻,也暗示了敌人的凶残。但红军战士毫不畏惧,成功夺取了这座桥更喜岷山千里雪此句描述了红军翻越岷山的情景,尽管面临严寒和雪地,但红军仍然积极向上,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过后,所有的困难都已克服,展现出红军战士们胜利的喜悦和自豪4.2 诗意解读《七律·长征》以诗的形式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表达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革命的深厚感情。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个人观点与结论《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追求梦想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