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吾辈义不容辞PPT
案 例 背 景2022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值此之际,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强化粮食安...
案 例 背 景2022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值此之际,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初秋时节,在广袤田野里,农机纵横驰骋,农民辛勤耕耘,田间地头一派大忙景象。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已收获2.36亿亩,完成近两成。秋粮生产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注入了信心,彰显“中国饭碗”的底色与成色。案 例 内 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2021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 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657亿斤,连续18年增产丰收2021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安全标准线; 中国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保证了谷物的基本自给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新疆等地考察时,多次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他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关注,对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念兹在兹。对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案 例 评 析党中央的关心、社会各界的关注,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动荡,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新冠疫情反复,都给粮食丰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大力度、超常规的举措,全力争取粮食丰收。 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给春耕生产带来的影响,年初中央财政下达了200亿元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面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陡增,中国的铁路部门落实好农耕物资运输优惠政策,克服疫情困难为化肥等农耕物资运输提供绿色通道此外,粮食丰收离不开守护在田间地头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寒冷的凌晨,漆黑的冬夜,烈日下挥洒的汗水,晚霞中齐整的秧苗……一双手,在田埂间播下希望,两只脚,在土地中踏出未来。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是祈盼,更是感念。今年,我们克服自然灾害和局地疫情影响,实现夏粮、早稻增产,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靠的是党的领导、好的政策,靠的是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靠的是养育我们的绿水青山、肥田沃土。科技助力生产,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瞄准农业生产环节的弱项发力攻关,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随着现代生产要素不断向田野集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黑龙江北大荒新引进的育秧催芽智能机投入使用,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保障了出芽率和芽种质量。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在四川安州、江西鄱阳、湖南汉寿等地,全自动育秧机器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式的育秧作业,育出的秧苗生长整齐,易于实现机械化插秧。在河南濮阳,当地利用“互联网+”,实现了田间管护数字化,大大节省了春耕春管的用工成本……事实证明,科技创新已成为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们定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住得好。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需求,国家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还注重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推进水电路讯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农村基本实现全面通电、通公路和通电话,村内道路质量不断升级。此外,国家还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因此,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不动摇,持续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吾辈义不容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思想源远流长,粮食安全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诗经》《周礼》等先秦典籍中就有大量关于重视粮食、节约粮食和强调粮食地位的重要论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储粮备荒、粮食安全治理等在内的粮食安全思想体系,成为党的粮食安全思想的重要历史渊源。粮食安全如此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维护粮食安全呢?首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平时的用餐不要铺张浪费其次,可以多关注学校食堂和附近餐馆是否有浪费现象,分析出原因,根据具体的原因向周围的人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大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可以组织或者加入社会中一些粮食保护的志愿组织,成为一名志愿者,多宣传粮食问题,让公众一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