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新时代人物介绍PPT
樊锦诗,女,汉族,1938年7月生,上海人,196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樊锦诗,女,汉族,1938年7月生,上海人,196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2019年12月23日,樊锦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1年11月18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名单揭晓,樊锦诗获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背景与成就樊锦诗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后,她主动选择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长期扎根大漠深处。在40余年的文物保护生涯中,她视敦煌石窟为生命,翻阅大量文献史料,潜心研究敦煌石窟的考古编年、艺术风格、洞窟分类和崖顶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完成了敦煌石窟的分期断代;对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进行发掘;对发现的古代遗迹进行系统科学考古调查和发掘;为莫高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翔实的申遗资料和足够的技术支撑;主持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的出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参与编纂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等大型项目;樊锦诗还发表了“数字敦煌”等一系列论文论著近百篇(部),这些论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莫高窟编号的质量;系统地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科学的定名和编号;开创了洞窟排年断代和石窟分期研究的科学体系;明确了洞窟组合的性质;初步理清了莫高窟各时期洞窟分期及其上下限。工作态度与领导才能樊锦诗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保护、弘扬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樊锦诗以敦煌为家、以洞窟为工作室,视保护文物为己任,倾尽心血守护国宝。她主持完成了莫高窟全部文物的数字化测绘工作;完成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和申请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多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显著。在她的积极努力下,莫高窟保护研究设施得到空前改善。她关注青年成长,大胆起用年轻人,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青年人才队伍。社会影响与荣誉樊锦诗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获得“改革先锋”称号,是首位获得该殊荣的女性。她还获得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科技人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结语樊锦诗是一位真正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她对敦煌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都成为了她获得这些荣誉的重要原因。她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全国人民,也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在樊锦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热爱文化、坚守信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她的精神和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樊锦诗的贡献与影响樊锦诗不仅在文物保护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学术研究樊锦诗在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提高了莫高窟编号的质量,系统地进行了洞窟定名和编号,明确了洞窟组合的性质,初步理清了莫高窟各时期洞窟分期及其上下限。她还主持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的出版,为敦煌石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 文化传承樊锦诗非常重视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她致力于推动数字化测绘工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她还关注青年成长,大胆起用年轻人,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国际合作樊锦诗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世界各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她带领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这些国际合作项目不仅推动了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和尊重。4. 社会影响樊锦诗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她对敦煌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都成为了她获得荣誉的重要原因。她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全国人民,也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在樊锦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热爱文化、坚守信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她的精神和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总之,樊锦诗是一位真正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她的贡献和影响将永载史册。她的精神和事迹也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