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基本情况介绍PPT
简介秘鲁共和国,简称秘鲁(Peru),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秘鲁全国行政区划为4级...
简介秘鲁共和国,简称秘鲁(Peru),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秘鲁全国行政区划为4级,即中央、大区、省、市(县)。全国共设24个大区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195个省和1832个市(县),首都利马。根据秘鲁国家统计信息局数据,2020年秘鲁总人口3297.2万,居南美洲第五位。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成立秘鲁共和国。1835年,秘鲁与玻利维亚合并,成立秘鲁─玻利维亚邦联,1839年邦联瓦解。1879至1883年,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了“太平洋战争”,秘战败割地。之后长期遭受内乱外患,军人曾多年执政。1980年5月,举行民主选举,恢复文人政府。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2247.2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88美元,经济增长率13.3%,通货膨胀率6.43%。截至2022年6月7日,外汇储备为764.54亿美元。秘鲁经济主要依赖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当地时间2022年12月7日,秘鲁副总统迪娜·博卢阿特在国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任新总统。地理环境区域位置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的中部,北靠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临巴西和玻利维亚,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秘鲁海岸线长2254公里,国土面积128.5万平方公里,在拉美居第四位。地形地貌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秘鲁新开发的石油产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中部的南段多火山,地震频繁,东南与玻利维亚交界处有南美洲第二大湖的的喀喀湖。中部的北段海岸和近海蕴藏石油。岸外海域富鳀鱼(秘鲁沙丁鱼)等渔业资源,沿海岛屿积有大量鸟粪层。森林面积占领土面积51%。 气候特征秘鲁处于热带地区,但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其气候并非单一的热带气候,而是显现出极高的多样性,在全球32种气候中,秘鲁拥有28种。西部沿海地区属沙漠草原气候,气候温和、湿度大、降水量少,但其北部的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中部安第斯山区地处高原,属热带山岳气候,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具有“十里不同天”的特征;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但其南部冬季寒冷。首都利马年平均气温18.7℃,终年少雨,被称为“世界不雨城”;冬季多雾,少见阳光。但近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利马的降水逐渐增多。 时区秘鲁首都利马属西5时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没有夏令时。国旗国徽国旗秘鲁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侧为红色,白色长方形中间有军徽图案。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 国徽秘鲁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骆马,为该国国兽,代表国家的动物资源,也是秘鲁民族的象征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鸡纳树,代表该国的植物资源;下半部为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代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盾徽上端为一个绿枝叶环;两侧各有两面秘鲁国旗。节日新年元旦,1月1日;圣周,4月5、6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圣彼得和保罗日,6月29日,目前主要盛行于秘鲁农村地区;独立日(国庆日),7月28日;利马玫瑰节,8月30日,是纪念南美洲女守护神的节日;万圣节,11月1日;万灵节,11月2日,如该日是星期日,即改为11月3日;圣诞节,12月25日,从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除法定假日外,秘鲁还有许多民间、地方、部门或宗教节日:康德拉利亚圣母节,2月2-15日,是秘鲁的的喀喀湖地区民间歌舞的大汇演;向国旗宣誓效忠日,6月7日;太阳节,6月24日,是秘鲁印第安人-克丘亚人最重大的节日;雅瓦尔节,7月下旬,一年一度的雅瓦尔节的主要活动是兀鹰斗牛,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男女青年都喜欢选择斗牛这一天举行婚礼。雅瓦尔节一般历时10天,到7月28日秘鲁国庆日达到最高潮;游神节,10月全月的“游神节”是秘鲁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普诺建城节,11月4日-5日;军队和警察节日:陆军节(12月9日),空军节(7月23日),海军节(10月8日),武装力量日(9月24日),国民警察节(12月6日)。秘鲁每周工作5天,每周六、日为公休日(有些公司星期六上午员工继续工作半天)。野生动物秘鲁驼羊是骆驼科、驼羊属的一种动物,是胼足亚目现存唯一的代表。分布于秘鲁的库斯科地区 [1] 。这种脖子长长、眼睛大大、绒毛光亮、像羊又像骆驼的动物,就是秘鲁的国宝——驼羊。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当地人赶着一群色彩多样的驼羊,成为秘鲁安第斯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景点利马利马是秘鲁的首都,同时是最大的港口。位于秘鲁西部的利马濒临太平洋,终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无雨城”,冬季多雾潮湿。利马由于其便利的海港,利马在1535年被选为秘鲁的首都。在大部分殖民地时期,利马始终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政治和商业权力中心。这辉煌的过去反映在殖民地时期的建筑上,这些建筑也为利马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名。利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圣马科斯大学是秘鲁全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于1551年建校,是美洲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利马还有许多博物馆,其中黄金博物馆当列首位。位于首都利马以北185公里的卡拉尔古城建于公元前2600年,是一座与埃及金字塔处于同一时代的古城遗址,亦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皇家费利佩城堡以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修筑的最大、最坚固的城堡著称,为典型的十六世纪中叶欧洲城堡建筑风格,是西班牙王室建筑的最完整最有意义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位于卡亚俄海岸,守卫着整个卡亚俄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皇家费利佩城堡现为陆军军事博物馆,介绍秘军队组建和成长史,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武器装备、传统等,包括一座秘鲁军队创建者和1868年城堡保卫者弗朗西斯科·波罗内格西·塞万提斯上校纪念碑。帕恰卡马克遗址遗址位于利马以南20余公里处的“鲁林谷地”,在秘鲁古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兴起,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毁坏。它原为前印加时期土著人的土地神庙,后被印加王国征服,成为秘鲁中部海岸最著名的神庙,以庄严、肃穆、雄伟而著称。其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被称为太阳宫(或太阳庙),高6层,背靠大海,建在山顶上。大殿背后建有观象台,观看太阳出没并据此制定农历。在太阳庙另一侧的低洼处还建有月亮宫。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位于利马圣博尔哈区。大楼共九层,是一座造型和内结构颇具特色的建筑物。建成于1976年,最初为渔业部办公楼。渔业部迁出后成为国家银行大楼。1988年3月14日,根据秘鲁共和国关于建国家博物馆的最高法令,将此楼作为国家博物馆馆址。1990年2月19日开馆,同年3月1日向公众开放,从此成为秘最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 黄金博物馆秘鲁黄金制品和世界兵器博物馆,简称黄金博物馆,位于利马市蒙特利科区,创建于1966年,是一家私人收藏博物馆。该馆展品以农艺学家、金融家、外交家米格尔·穆希卡·加略家族收集的文物为主。库斯科秘鲁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省会。旅游胜地,以印加古迹闻名。“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意为“世界的中心”。位于比尔加诺塔河上游,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海拔3410米。居高临下,四周皆崇山峻岭,林木葱郁,气候凉爽,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利马南部247公里处,在伊卡省境内,距皮斯科城19公里,总面积33万公顷,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保护区内最引人入胜的去处是鸟岛(Islas las Ballestas),鸟岛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其中北岛最大,面积为64公顷,距海岸11公里。 纳斯卡地画美国人保罗·科索科在纳斯卡地区研究古印第安人灌溉系统时于1939年发现。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南300多公里处。是散布在250平方公里干燥沙质地表上的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其它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如蜂鸟、卷尾猴等。因尺寸巨大,需乘飞机在空中才能看到全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94年12月14日决定将这一遗迹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阿雷基帕秘鲁第三大城,南部阿雷基帕省首府,秘鲁最古老城市之一。位于米斯蒂火山山麓、海拔2300米的山谷中。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米斯蒂火山,四周峰峦环峙,树木苍翠,景色清幽。传古印加帝国最高统治者梅伊塔-卡帕克到达这里时,对左右赞扬说:“阿雷基帕”,意为:“好,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城名就来源于这句话。阿亚库乔城秘鲁中南部的山城,阿亚库乔省省会和商业中心。位于西科迪耶拉山东坡,海拔2,746米。周围有起伏的丘陵,西北距首都利马571公里。这里的西班牙式建筑保持完好,宗教气氛浓厚,教堂很多,多饰以华丽的壁画。瓦努科秘鲁瓦努科省首府。位于中部瓦利亚加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内,海拔1912米。153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古城乌努奎石头城附近建城,此即老瓦努科城,在现瓦努科城西56公里处,后迁现址。它是拉丁美洲最古老的西班牙城市之一。距城5公里处,有公元前1900年建造的古庙,庙中有双手交叉的石雕像遗迹,故称为叉手庙,是美洲最古老的庙宇。老瓦努科城秘鲁中部印加帝国遗迹之一。位于多斯德马约省,距瓦努科城140公里。曾被称为乌努奎城,也称瓦努科帕姆帕城。为印第安人城市,建于15世纪、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时,被遗弃。城内曾有3500座建筑物,并建有500多座圆形或方形的地窖。其中以雕刻图案的巨石建成的城堡最著名,这城堡占地2.5平方公里。 礼仪秘鲁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都惯以握手为礼。男朋友之间相见,一般惯施拥抱礼,并互相拍肩拍背。秘鲁妇女之间相见习惯施亲吻礼(亲吻对方的面颊),嘴里都不停地发出表示友好的啧啧声或说问候的话。任何情况下,都可用花作为礼品。秘鲁人具有拉丁民族的特征,热情、好客,听话最好打些折扣,不能尽信,有些会经常不守时。利马市每年在10月、11月的祭奠期间,每逢周日在ACHO广场皆有斗牛比赛。秘鲁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秘鲁基巴罗族人视巫师如神明,并对其异常崇敬。秘鲁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若以“死亡”来诅咒他人,必定会引起一场大殴斗。秘鲁的印加印第安人,在每年9月举行定期驱魔节日。因9月是雨季。瘟疫易于流行。为了驱除病魔,秋分后月圆的第一天,所有的人要禁食。晚上各家聚会,烤制一种掺有小孩鲜血的玉米饼。人们在洗浴之后,用这种面饼擦头、脸、胸、肩、腿,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病痛。然后用这种面饼再擦门槛,证明全家都已斋戒净身。秘鲁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都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期,遇其必将会大难临头。他们忌讳乌鸦。认为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给人以厄运和灾难的印象。他们忌讳以刀剑为礼品。认为送这些东西意味着割断友谊。他们在饮食上忌食海参一类的奇形怪状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