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来源PPT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或366天,而公历每年的天数固定为365或366天,因此,元旦的起源蕴含着...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或366天,而公历每年的天数固定为365或366天,因此,元旦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历史记载据史书记载,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建造了“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并逐渐发展成夏朝的“元旦”。至商、周、秦、汉时期,“元旦”均为农历正月初一。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的1月1日为岁首日,而将原来的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西方影响元旦一词最早来自西方。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记录下泛滥的时间,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的意思是日子、早晨或白天。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或开始。演变过程自公历成为国际通用历后,辛亥革命后始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曾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除当时的公文以外民间少有称呼。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后,元旦才成为人民普遍理解的元旦。传统庆祝方式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时并没有形成一套固有的庆祝方式。在民国时期,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对元旦并没有给予重视。后袁世凯上任后为改元争论了很久。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农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历纪年法。由此把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元旦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元旦的庆祝方式也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等,现代的庆祝方式还包括以下几种:1. 观看晚会元旦之夜,各大卫视都会举办盛大的跨年晚会,吸引众多观众观看。这些晚会节目丰富多彩,包括歌舞、小品、相声等,为观众带来欢乐和惊喜。2. 聚餐元旦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家人朋友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聚餐,分享美食和快乐。这也是增进亲情和友情的好机会。3. 旅游许多人选择在元旦期间外出旅游,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景。旅游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忘却烦恼,迎接新的一年。4. 运动健身元旦是一个新的开始,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始新的运动计划,保持健康和活力。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意志力,让人更加积极向上。5. 送礼物元旦也是一个送礼物的日子。人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送给亲朋好友礼物,表达祝福和关爱。礼物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心意,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幸福。6. 写信或发短信在这个信息时代,许多人会选择通过写信或发短信的方式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这种方式简单而温馨,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关怀和祝福。7. 公益活动还有一些人会选择在元旦这一天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公益活动不仅能够传递正能量,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总的来说,元旦是一个庆祝和祈愿的时刻,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迎接新的一年。